2020年2月

视频点此

这其实是从看板的一个问题引出来的。这个问题其实可能不是很常见,但与字体相关的一个问题却经常会看到:

Linux下面的中文排版和Word中不同。

这是误解,还是冷知识呢?还请你看过今天的内容后自行决断吧。

先来了解一个概念:版权。版权亦称“著作权”,指作者或其他人(包括法人) 依法对某一著作物享受的权利。根据规定,作者享受下列权利: (1) 以本名、化名或以不署名的方式发表作品; (2)保护作品的完整性; (3) 修改已经发表的作品; (4) 因观点改变或其他正当理由声明收回已经发表的作品,但应适当赔偿出版单位损失; (5) 通过合法途径,以出版、复制、播放、表演、展览、摄制片、翻译或改编等形式使用作品; (6) 因他人使用作品而获得经济报酬。上述权利受到侵犯,作者或其他版权所有者有权要求停止侵权行为和赔偿损失。

上面的话来自百度百科。放到现实中说就是:我可以用,你也可以用,但是咱都别随便就四处分发拷贝。如果想传播,那至少也要获得许可。

微软的那些字体就是如此。所以你能明白为什么Linux下面的中文排版会混乱了吗?没错,发行版们不拥有Windows系统下面那些字体的版权,所以只能用开源字体做替代,因而就不能保证版式相同了。

但,这能拿出来作为Linux的一项弱势吗?

显然,如果你拥有自己的大脑,你应该可以意识到:既然版式打乱的原因是字体缺失,那么让Linux拥有Windows字体不就可以解决了?

没错,就是这么一层窗户纸,却挡住了很多人的眼睛。所以接下来看看Arch下面如何补全Windows字体吧。

复制

我不相信有这个问题的人电脑里面没有一个Windows系统,所以直接进入Win的系统盘/Windows/fonts,将文件拷贝到/usr/share/fonts,然后打开终端,输入fc-cache -fv刷新缓存。再打开文档,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是多么的缺乏了。

不过注意哦,如果你的文档是在Office 2007里边编辑的,那么因为07版本的docx结构有问题,打开依然会是混乱的版式。但这是07版office的问题,同样的文档放到office2010、13、16、365下面同样是混乱的。所以如果使用07版office,保存成不带x扩展名的文档才是让文档拥有兼容性的方法。

在Linux下面,还有一种字体安装方法,就是如同安装软件那样,直接通过源来安装。这有一个明显的好处:全自动部署,无察觉的自动更新。但很显然,这只能安装开源的字体,对于微软旗下的字体并不适用。不过Linux下面(我)最常用的中文字体文泉驿就可以这么安装。直接搜索 wqy-microhei,安装就行了。

AUR

对于Arch分支,无论多么刁钻的需求,AUR都能满足你。就像微软字体这种有版权限制的东西,你同样可以通过AUR完成安装。无论用命令还是图形界面,安装ttf-ms-fonts即可。

同样的,看板的nerd-font字体亦可以通过AUR安装。搜索nerd-font,安装需要的即可。我不推荐安装完整包,一,太大;二,太慢。就像看板描述的那样:

首先我尝试了aur下载nerd-font-dejavu-complete。提示raw.github...443 connectre refuse。生成ssh key后,还是443。放弃了。。

这是AUR的一个弊端所在。因为是用户维护,所以下载链接一般只有一个,而且多数是在国外。想这个描述的,显然这是因为网络问题导致的下载失败,与ssh的关系不大。

但raw.github这个网址是github的,它虽然慢,但其实并不是不能连上。所以索性就坡下驴,卡在哪儿就手工操作哪儿,让程序绕过去就得了呗。怎么做?

AUR说白了就是一个执行脚本,所以只需要打开pkgbuild,把里边的下载内容复制到浏览器进行下载,然后再安装就可以了。不过看板说不起作用我测试之后还真没发现,可能是中文编码占用了一些特殊符号的位置而我虚拟机没装中文的缘故?

当然,卡住的地方有时不是网络,而是很长时间不更新导致的依赖缺失——这也是用户维护的有一个大缺陷。就像看板里边的这个问题.

跟前面一样,就坡下驴安装法:哪儿错补哪儿。

我选择qt5编译的版本。因为KDE就是qt构成的,这样不但安装的依赖少一些,还能避免莫名其妙的错误。

先来看touchegg-qt5的AUR页面。评论提到连接换了。不过最后更新日期就在评论时间的1小时后,所以有理由相信这个问题已经被解决了。所以直接安装。

这时候会发现,它的依赖geis也是AUR安装,所以现在来geis的AUR页面看看。

最后更新在17年,而19年有评论需要补充依赖,所以当安装器询问是否要编辑geis的pkgbuild时,选择是,并增加xorg-server保存。

而geis又要从AUR安装grail,再看grail的AUR页面。可见最后的评论说找不到inputproto,看上方的依赖列表,这个包已经改名xorgproto-git,所以当安装器询问是否编辑grail的pkgbuild时,选择是,将inputproto修改成xorgproto-git,保存。

到此,过时的AUR都已经修复完成,安装就可以正常进行了。

当然,相对于touchegg,我更推荐libinput-gestures这个软件,因为如果你有archlinuxcn源,可以直接安装,而且AUR上面也有人为它制作了图形界面,非常好用。只需要AUR安装libinput-gesture-qt,然后通过命令sudo gpasswd -a $USER input将用户加入input组,注销再登录即可设置使用了。

这次没有直接针对看板的问题说解决方法,因为主要还是想让你能体会出来就坡下驴的解决方法是怎么用的。这个方法不止是针对Linux安装程序,硬件问题、软件崩溃都可以通过这个方法进行排查。所以就坡下驴这个解决问题的思路才是我做这个主题的目的所在。正因此,很多地方的细节我并没有说,也不打算去说。都说出来了,你的思路就被限制住了。曾经我在KDE美化的那个主题下面就说过,希望你可以Stay Creative.

视频点此

又到了激动人心的看板回复环节了!

今天来看这个.

我早就做过一个视频,就是说Steam已经开始针对类Unix系统开发Proton套件了,很多Windows专属的游戏都不再是Win专属的东西了。所以如果你是正版的Wallpaper Engine,直接从Steam里边安装呗…

然后就能发现,它依然用不了。因为它没有模拟Aero的组件。

所以,借着这个机会,来简单盘点一下Linux下的这些Wallpaper Engine。

注意哦,我是Archlinux,所以这其中的一些软件在其他的发行版下面可能需要自己手动编译安装,就没有这么方便了。


一、KDE壁纸

没想到吧,KDE自带动态壁纸插件。你只需在桌面轻点右键—配置桌面,在壁纸标签下点击获取新插件…,安装Smart Video Wallpaper或者Animated Image Wallpaper,待安装完成后将壁纸类型选择二者之一,调好设置即可。

同理,Gnome下应该也有类似的壁纸插件,自己找寻吧。找不到也别来我,因为我也不用Gnome,我也不是很清楚。

二、komorebi

一个强大的动态壁纸,具体可以参考它的github

在其他分支可能需要你对照github来自己编译安装,不过如果你是Arch分支的用户,那么通过AUR或者archlinuxcn源来直接获取。完成后启动,自己调整吧。


图片来自github

三、Variety

这个应该已经收录在很多发行版上了,所以基本上都是一键安装的状态。

但相对于上面的,这个动态壁纸会显得逊色一些。不过它的自定义性却更高。但我感觉它的原理是固定间隔合成壁纸,然后再切换桌面的壁纸。因为在KDE上你会发现,如果启用了桌面时钟,那么每当时间变更时,桌面壁纸都会有一个黑场过渡。


还有一些其他的软件可以时间动态桌面,包括这个工具,根据教程可以实现将Wallpaper Engine的壁纸移植到linux下应用。不过我没有测试过,有兴趣的可以尝试一下。

视频点此

其实对于Arch这种如此高自定义性的安装盘,用命令来安装才应该是最简单的方法。但如果你无论如何也不相信的话,那就试试这个不需要记忆指令的问卷式Arch安装程序吧。

一、联网,设置中国镜像源

其实只需要联网就行了,但由于通过安装程序更改镜像源会先行同步一次源,这时候同步的速度简直不要太慢,所以还是推荐先手工把镜像源换到中国,然后之后跳过镜像源选择即可。至于怎么换,参照手工安装,编辑/etc/pacman.d/mirrorlist即可。

二、获取脚本,安装

wget archfi.sf.net/archfi    # 获取archfi​
chmod +x archfi    # 增加脚本的可执行权限​
./archfi   # 运行脚本​

三、综合上面两步骤的方法

如果你连这都嫌麻烦,那在联网后直接使用我提供的脚本,就能综合上面两步,直接进入到archfi的界面:curl https://arch.bwsl.wang | sh

以前就听说过这个工具。但当时整体看上去部署好麻烦,而且我的工具又并不是不稳定,再加上当时看这玩意儿要想做到只转发境外又很麻烦,所以也就一直没在意过它。但最近越来越发现,我的努比亚仿佛天生就屏蔽ss的流量,所以感觉可能还是换一换工具能好一些。说干就干,开始迁移

介绍

V2Ray是近几年十分流行的网络工具,其功能强大,用途不限于如此,但因其能有效跨越而广为人知。有如下大放异彩的特点:

  • 开源。是Project V的核心工具,源代码开源;
  • 多协议支持。传输层支持TCP、mKCP、WebSocket等,上层协议支持Socks、ss、以及自定义的VMess等;
  • 可同时支持多个入站和出站协议,每个协议独立工作;
  • 多平台支持。原生支持Windows、Linux、MacOS三大常用平台,安卓、iOS两大移动平台有丰富的第三方工具;
  • 隐蔽性。流量可伪装成网页流量,更难被检测和干扰。

一句话总结:更好更强大,但更难上手和用好。

部署

现在已经有一键脚本。直接使用即可(Linux)。

curl -L -s https://install.direct/go.sh | bash

安装完成后,配置文件为/etc/v2ray/config.json,其中,”inbounds”下的这几项信息需要记录:port(端口)、clients中的id(用户id)和alterId(额外id),它们将在配置客户端时用到。

在VPS中放行上面提到的port,然后启动服务:

systemctl enable v2ray
systemctl start v2ray

即可使用。

但当前是没有什么伪装措施的,或者说,仅仅是使用了默认的vmess方法进行“混淆”。一旦检测到,那么必然就会露馅。所以接下来进行进一步的“打扮”。

伪装

通过一个正常的网站进行伪装,一来可以合理的解释为什么会有数据传送到这个ip上;二来可以走一层cdn,进一步伪装服务器ip和真实的作用;三来可以套上一层https,数据包就又加密了一次;四来,如果你的vps被屏蔽了,套上cdn还能让你的vps起死回生。

但这需要你有一个域名。

至于解析和cdn,我选择通过cloudflare来实现。当然也可以用其他的,比如直接使用域名商的域名解析。使用cf的好处在于可以直接提供cdn和https,省去了另行配置cdn和申请域名签名的步骤。

当然,如果有更好的cdn服务商就不要用cloudflare了…都快用烂了。

先将域名解析配置好。一级域名肯定是你自己的(比如是123.com)至于使用哪个二级域名无所谓(比如v.123.com,接下来以这个域名为例),或者直接使用主域名也可以。注意把cf的小云彩点亮以使用cdn功能——嫌慢的话就点灭,但https需要你为域名申请一个证书。

切换到SSL/TLS标签,将加密模式切换到Flexible;切换到Edge Certificates子标签,启动Always user HTTPS

至此,cf设置完成,接下来设置服务器。

进入到你服务器的宝塔面板(我一直在用宝塔面板,如果你使用单纯的环境,相信接下来的东西你也是会配置的),进行如下操作:

  1. 新建上述域名的网站。静态站还是动态站无所谓,反正有一个网站就行,这个网站也可以正常使用。比如说浏览器访问是你公司的wiki站点,实际上在提供v2ray服务
  2. 确定后,打开该站点的设置页—配置文件,在结尾的}前增加下述代码(开头是location 不知道为啥l总是显示不出来)

    location /v2ray { #使用软件访问v.123.com/v2ray,会连接到v2ray服务,浏览器访问则返502错误。这里的路径可以自定义
           proxy_redirect off;
        proxy_pass http://127.0.0.1:12345;   #v2ray的端口。应该与前边提到的port相同
        proxy_http_version 1.1;
        proxy_set_header Upgrade $http_upgrade;
        proxy_set_header Connection "upgrade";
        proxy_set_header Host $Host;
        proxy_set_header X-Real-IP $remote_addr;
        proxy_set_header X-Forwarded-For $proxy_add_x_forwarded_for;
    }

    其实就是反代,直接在网站设置的反向代理标签设置也可以。

  3. 修改前边生成的config.json,在inbounds下增加相关的配置,最终类似于这样:

     "inbounds": [{
        "port": 12345,
        "protocol": "vmess",
        "settings": {
          "clients": [
            {
              "id": "xxxxx",
              "level": 1,
              "alterId": 64
            }
          ]
        },   #上面的都是自动生成的,不必修改
        "streamSettings": {     # 载体配置段,设置为websocket
            "network": "ws",
            "wsSettings": {
              "path": "/v2ray"  # 与nginx中的路径保持一致
            }
          },
        "listen": "127.0.0.1" # 出于安全考虑,建议只接受本地链接
      }],

    注意:json文件不支持注释,上述配置中”#”号及后续内容都要删掉。

  4. 配置无误后,重启v2ray服务:systemctl restart v2ray

接下来浏览器访问域名,确定是https访问,并且出现首页内容,而URL输入映射到v2ray的地址(如前面假设的 v.123.com/v2ray),返回 Bad Request,则几乎可以说明配置完成了。接下来就到客户端了。

使用

Win和手机端的软件网上有很多,所以这里只说设置的内容

  • 地址/address:前边设置的域名(这里的例子应该写 v.123.com)
  • 端口/port:443
  • id:inbounds中的id
  • 额外id/alterId:inbounds中的alterId
  • 加密方式/Security:auto
  • 传输协议/network:ws
  • 伪装类型/type:none
  • 伪装域名留空
  • path:前边在nginx中设置的路径(这里的例子应该写/v2ray)
  • 启用tls传输

至于Linux,archlinuxcn源提供qv2ray,自带流量区分,即只处理出境流量。安装使用这个软件即可,设置同上。

视频点此

整理自Archwiki,Install archlinux from SSH。原文已经过于陈旧,但是描述的更加详细,值得一看。

在以下情况安装Arch...

  • 没有显示器的HTPC(比如一个SDTV)。
  • 一个在另外城市、省份、国家的PC。(朋友的家、父母的家等等)
  • 一个你想要远程安装的PC,比如从一个可以方便的从 Arch Wiki 复制/粘贴的自己的工作站上远程安装。
注意: 前2步需要直接的物理控制PC。显然,如果PC在别处,就需要另外一个人的协调。
  1. 使用最新的安装媒介启动PC到Arch的live环境。

    现在你的眼前应该可以看到[root@archiso~]#的提示。

  2. 启动SSH进程:systemctl start sshd
  3. 设定一个建立ssh链接需要的root密码;默认root的arch密码是空的。使用命令passwd
  4. 在另一台电脑上,通过ssh连接到上面的机器中:ssh root@ip

从现在开始尽管我们在本地,也可以通过我们自己的键盘控制远程的机器显示安装画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