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独立文稿 下的文章

视频点此

硬盘,一个存储着你所有资源的一个设备。也许你知道你的硬盘大小4TB,但你是否意识到了,这其实只是在以文件为视角在进行度量呢?有没有其他的度量方式呢?

先来看硬盘本身。也就是物理层面的玩意儿。

1、碟片和磁头

不考虑固态硬盘,那么一块硬盘最主要的构成就是存数据用的“光盘”了。想要读写数据,就必定会有一个东西作为改变光盘电子的媒介。这个媒介就叫做磁头。如果想要最大程度的利用一张光盘,正反两面都进行存储必然是最容易想到的解决方案。所以硬盘中,一张碟片会用两个磁头分别从上下两面进行数据操作。

进一步考虑,在工艺一定的前提下,一张碟片的最大存储量是固定的。那如果想要进一步扩展容量,需要怎么办?没错,加入第二张、第三张碟片。硬盘就是这么干的。与之对应的,加入碟片的同时就要加入更多的磁头完成数据的操作。因此,一块硬盘也可以有4个、6个,甚至更多的磁头。关于磁头就先说到这里。接下来看看碟片上的东西。

2、磁道、柱面和扇区

众所周知,碟片是由中心的轴带动着转动的。因此如果给定一个从轴心开始的线段,那么在旋转的碟片上会留下一个圆环。不同长度的线段会留下半径不同的圆环,每个圆环就是一个磁道。而多个碟片摞在一起,相同半径的圆环就会变成一个空心的圆柱体。每个碟片就是这个圆柱体的一个切面。柱面就这么形成了。自然,磁道和柱面其实说的是同一个东西,只不过一个把视角落在了单张碟片上,一个是落在了多张碟片形成的体上。

从圆心沿碟片向外拉两条直线,跟每一个磁道相交,便会形成一个扇形的区域。而磁盘转速一定,所以如果控制了时间间隔,同一个磁道上的扇形区域大小便也相同,每一个扇形区域就叫做一个扇区。不过要注意,现在的硬盘跟以前的硬盘对扇区的划分方式有所不同,不过这里涉及不到就不讨论了。

至此,物理层面上的一些“单位”就介绍完了。所以在硬盘眼里,存在着一组新的描述硬盘大小的说法:这块硬盘有8个磁头,单面10000磁道,平均每个磁道12500扇区。

没什么用。不过这对于硬盘本身来说,是寻找文件存储地址的一个工具。这个以后会来聊一聊。今天先接着来看度量衡。

通过上面的介绍,想必你已经意识到硬盘中最小的单位是物理层面上都不可再分的扇区了,一块硬盘的容量便可通过扇区数x扇区大小来计算。而一个扇区的大小是多少?512B,当然如今 4K的也不少见。想一想,即便是4G一个扇区,对于当今动辄4T的硬盘容量,也需要1000个扇区才能表示完全。所以如果让系统直接面向扇区进行数据的处理,那记录下一个文件在那些扇区中是多么的琐碎?所以,为了减轻寻址的繁琐,一个文件系统会把相邻的一些扇区合并起来,提供给操作系统统一使用。合并后的每一个区域,就叫做一簇,或者一个块。这个地方,请翻看我之前的关于磁盘碎片的内容吧。

所以,在操作系统眼中,硬盘容量的说法又变了。它会变成“这个硬盘一共有62500000个簇,每个簇64k”。

至于文件视角,我们便熟悉了:这个硬盘容量4T

感谢原插件(WikimoeBangumi)的创作者 广树,我所做的仅仅是在其基础之上进行了些许改动而已。
不想看废话的,就请直接拉到最后。

Übermorgen/Typecho追番插件-B站来源


最近更新

  • 1.0.0.2210, 2022.10.23更新

    • 合并请求,修复undefined问题
    • 自定义翻页键样式输入框可以随意回车了
  • 1.0.0.2010, 2020.10.25更新

    • 进一步避免jQuery对主题的依赖
    • 支持自定义每页数量
    • 支持翻页按钮自定义
  • 1.0.0.207, 2020.7.12更新

    • 隔离jquery依赖
  • 1.0.0.204, 2020.4.22更新
    追番信息分页显示,每页30个
  • 1.0.0.202, 2020.2.8更新
    兼容伪静态站
  • 1.0.0.201c, 2020.1.20更新

    1. 进一步撤销了no-referrer标记
    2. 现在番剧封面不直接从b站获取了,会保存到服务器供使用

    注意:因为现在需要下载封面到服务器,所以设置好插件后应先访问一次以构建封面缓存。时间可能较长,耐心等待。

  • 1.0.0.201b 20200116更新
    新增:番剧块背景可调(番剧封面/空白)
    更新请先禁用再启用
  • 1.0.0.201 20200115更新

    1. 修复了评论与番剧封面不兼容的问题
    2. 优化了载入速度。理论上每多45个番剧,载入速度能提升2倍
    3. 现在的番剧封面默认走https协议了

一、为什么想做这个

自打从WP转到Typecho,我就突然有了浏览独立博客的习惯。但博客内容并不是我浏览的重点所在,我更喜欢去看每位博客作者的 关于 页面。真的有意思。

除此之外,我很好奇每个博客的结构。比如都有哪些分类,页面都有什么元素之类的。这关注点有点儿奇怪,不是吗?

但不知是不是我的选择性记忆,我逐渐发现不少的博客都有一个追番页。你说它有什么用吗?我其实没感觉有啥用说实话…所以我也一直没怎么太注意过这种插件。直到我开始应用了看板作为我的进度及备忘工具之后,突然感觉追番页这种有条理的东西,放在那儿也挺有意思的啊。于是便简单搜了搜这类插件。自然,如果你检索过这种插件,那么仅有的两个结果你大概也就知道了:我使用的这个主题的大佬做的熊猫追番,以及WikimoeBangumi。这两个的来源都是 Bangumi 的API,而我从来都是在B站上头(不管是看还是追)的,单开一个账号我也想不起来去打理,又白消耗人家一丁点数据库空间。所以,我便尝试着把WikimoeBangumi改造,用B站的api来实现一个追番插件了。

二、现在成什么样了

每天两小时,连蒙带猜的搞了两天,已经改的差不多了。用抽风Crazy这个头油怪的账号试了一下(不,他并不认识我,之后你会明白为什么可以拿别人账号测试),83个追番加载的速度还算可以接受吧。刨去我的服务器从德国向B站请求数据->B站返回给德国->处理好后将网页发送到圣何塞->圣何塞转送给北京这种由于世界人民大团结而产生的延迟,我认为3秒加载还是可以接受的(这地方我觉得我以后会改一改。我觉得…)

主要更改了哪些呢?

  • api:这是当然的。现在会通过B站来请求追番数据了
  • 登录方式:大佬原本的插件是通过用户名密码,很友好的登陆的。但是B站的第三方登录需要API Key,否则需要破一道图片验证码…这太麻烦了,所以我改成了直接用cookie登录。自然,插件设置页变更成了填写UID和cookie。所以设置的时候有点儿麻烦,但恕我才疏学浅,实在想不到怎么能比较方便的实现登录了…
  • 块显示内容:原本插件会显示中文番剧名、外文番剧名、首播日期、进度。现在更改成了中文番剧名、最后更新的剧集名、首播日期、进度。
  • 进度条显示内容:原本是简洁的当前话数/总话数(类似10/135/未知),但B站的剧集数并没那么规矩,而好在B站api直接提供了一个当前观看状态的值(类似于 已看完第13话已看完PV1看到第2话 1:37这种),顺便为了友好化未知这种冷冰冰的词,所以更改成了观看状态(截掉了具体的观看位置)/共 num 话(类似于 已看完第13话/共 13 话已看完PV1/未完结看到第2话/共 12 话
  • css:稍微的调整了块高度,使其在RAW主题上可以更好地显示;亦调整了图片长宽,避免变形;换成了em单位,对于不同分辨率,显示应该更好一些了?还调整了进度条,现在当番剧未完结时,进度会显示成50%了。
  • (201b新增)css: 块背景可选透明还是番剧封面
  • 函数变更:整体到底是麻烦了还是简单了我也说不清,总之删掉了部分函数,更改了载入追番的逻辑(B站API默认不能直接获取到所有,但是它会返回一个追番总数。所以目前暂时用了一个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案:分多次获取,然后全部显示)(204取消了这个粗暴的逻辑)分页获取,提供上下翻页按钮,更改了curl的方法(加入了伪装登录用的各种需要的头),自然也更改了各种变量对应的json字段,最后增加了一个函数,用于截掉详细进度信息。
  • (201c新增)函数:增加了下载封面到服务器的方法。现在可以完全规避b站禁止跨域导致的封面403问题了。
  • (2010新增)函数: 可以自定义每页展示的番剧数量以及翻页键按钮样式了。
  • (207新增)依赖:独立了jQuery依赖,使得不再要求主题带有jQuery库,(2010新增)并且包含在插件中,不必再担心获取js速度的问题了。

效果 看这里

三、怎么用?

注意

你的博客根目录下不存在bangumi文件。注意是文件,文件夹是没问题的。因为封面会保存到这个文件夹内,所以如果存在同名文件夹没有关系(共用就好),但文件就不成了。

a、插件部署

clone或下载zip,解压放到你的Typecho文件夹/usr/plugins/,并更改文件夹名为BiliBangumi,启用即可。

b、番剧页

参考WikimoeBangumi的部署方法。只不过语句要改成<?php BiliBangumi_Plugin::output(); ?>

c、插件设置

目前一共两个设置项:UID、cookie。

截止到2010,共有5个设置项:UID、cookie、块背景、每页数量和自定义翻页键。

UID很好说,直接把你的BilibiliUID填入即可。此时会有两种情况:

  • 如果你的追番信息是公开的(即别人可以从你的主页看到你追的番):这时候你的追番页应该就可以显示出追番信息了——除了进度相关是失效的。这就是为什么我可以用头油怪的账号做实验。
  • 如果你的追番信息是隐藏的,或者说你想要显示出追番进度,那么就需要“登录”——也就是填入cookie。

至于块背景,你可以选择使用番剧封面还是默认背景色(默认是透明的);每页数量则定义了每一页中展示的番剧数量,默认是10。

自定义翻页键则属于比较高级的设置项。可通过编写css自定义翻页按钮的样式实现更细致的美化。这里只需使用css中属性: 变量;的语法顺次写入即可。不要回车,回车会触发Typecho设置页面的确定按钮。

d、所以如何获取cookie?

  1. 在Bilibili登录你的账号(电脑网页端,推荐使用Chrome)
  2. 点击头像,进入个人主页(此时网址应该是space.bilibili.com/uid号。如果uid号后面还有一堆字符,删掉即可)
  3. 按下万能的F12,切换到Network标签
  4. 清空一下Network里边的内容,然后F5刷新
  5. 不出意外,此时在Network列表内,应该有一项是以UID为名称的条目。点击它
  6. 弹出一个预览窗格,切换到Headers标签页
  7. Request Headers栏目下,会有一个cookie项目。把这个的值复制下来,粘贴到插件设置页,保存
  8. enjoy

e、疑难解答


Q: 封面获取逻辑

A:因为使用no-referrer总会间歇性的失效导致封面无法获取,所以从版本201c开始,封面获取逻辑改为从服务器自身获取:

  • 第一次进入到追番列表的番剧,自动去b站下载封面到typecho文件夹/bangumi/
  • 之后每次访问,封面就会从上述的文件夹获取封面文件了

因为需要下载,所以在初次启用插件时,最好在设置好后自己先访问一次以完成封面下载工作。受限于服务器传输速度和追番数量,第一次访问加载的时间可能会很长,耐心等待封面下载完成即可。

想清除封面文件,只需清理typecho根目录/bangumi即可

Q:迷の版本号

A:是一个拼接出的结果:原插件版本号.日期后两位+月份。这里边我只会更新我自己的版本号部分,原插件版本号会一直保留原样,作为基于哪个版本的参照。这是我的习惯,就像我喜欢留点儿缺陷,后期刷版本号的一种执念::(滑稽)

四、更多信息

下载地址:https://gitee.com/stsiao/typecho_bangumi_bili


任何问题,留在这里吧。码云的issue我可能很难想起来去看…

视频点此
第一期第二期

一、为什么需要

举个形象的例子:你的Linux装在一个50G的硬盘中。就是说,能用的空间就只有50G。现在,加入了一个100G的硬盘。

要知道:Linux中任何分区都需要映射到某一个文件夹上面才能使用。这个映射过程叫做“挂载”,而这个显示分区内容的文件夹就是“挂载点”。一旦文件夹变成了挂载点,这个文件夹下的内容便不能被显示出来了。而Linux的很多文件放置的位置都是统一的,你不能更改。所以这100G你要怎么加入到系统中使用?

仔细想想,挺不好搞的吧?

新建一个文件夹当作挂载点:你只能存储你自己的东西到这上面,大多数内容还是在50G的硬盘中;

挂载到内容多的文件夹下:不但需要先将所有东西移动过去,还需要调整fstab文件。而且容量是事先定死的,如果其他文件夹占用也高了,还需要经历无损调整分区—新建分区—移动数据—设置挂载点这样繁琐的步骤。不好。

这时候,lvm的作用便显现出来了。

二、优势

lvm把任何你想的分区整合成一个大的虚拟硬盘,使你可以在这上面进行分区操作。而任何事后加入的硬盘,都可以在不关机的情况下进行整合操作。

就像Windows的跨区卷,可以将不同硬盘的空闲空间整合成一个分区使用,容量等于空闲空间之和。但lvm更灵活的地方,在于它整合之后,出现的是一个新的“硬盘”,用户可以在这个“硬盘上面”再分区。

三、方法

总是有人认为Linux需要用命令,一般人用不懂。我也不知道这种印象是怎么来的,大概是因为网上能找到的教程都是命令形式?那我就用图形化的来展示一下。参见这里

视频点此

我曾经说,不能跟着Archwiki的Installation Guide安装好Archlinux的话,那么暂时也不要考虑用Arch了。但是最近Arch把base包组替换了之后,官方的安装文档便显的太过简略了一些…以至于我在引导问题上头卡了小半个钟头…所以,是时候分享一下base组被替换后,Wiki没有提到的内容了

注意:无论如何,官方写过的内容我还是不会去详细说的。因为只要官方文档提到了,那么它的内容就是详细且清晰的。如果看不懂,那么还是请暂时回避Arch,尝试一下Manjaro什么的。


一、替换了啥?对我有什么影响吗?

官方是这么说的:

The base group has been replaced by a metapackage of the same name. We advise users to install this package (pacman -Syu base), as it is effectively mandatory from now on.

Users requesting support are expected to be running a system with the base package.

Addendum:
Be aware that base as it stands does not currently contain:
- A kernel
- An editor
... and other software that you might expect. You will have to install these separately on new installations.

简单来说:以前只要装好base包组,你就可以拥有一个完善的文本样式的系统了。而现在,base只供满足依赖关系而不再提供可启动的软件包。所以现在的base只是一个脚手架,想要成功运行Arch就需要你自己来填充内容了。

所以,安装上面有哪些变化?


二、实操有啥变化?

从进入安装盘一直到pacstrap之前,都是没有变化的。但在pacstrap这里需要注意。

在 Installation Guide 的示例语句中,只增加了一个linux内核的程序包。但是实际上,你需要增加的可能不止这个:

  • visudo依赖vi或者vim,所以需要加入这两个软件包之一。推荐vi——如果你没有在图形界面使用vi的习惯的话
  • 好用的nano编辑器工具现在默认不再提供。需要的话也请再追加这个包
  • dhcpcd同样需要自己安装。可以在这里追加,或者之后的arch-chroot时候使用pacman安装

然后,一切如常。直到进行到grub安装环节。

不知道是不是只是我赶上了一版“残缺”的内核…不过为了保险,还是推荐这么操作一下,省的到时候进入grub恢复环境。

  • 一如既往地,安装grubefibootmgr软件包并使用grub-installgrub-mkconfig写入一次引导
  • 使用pacman -S linux重新安装一次内核
  • 同样的,使用pacman命令重新安装一次微码
  • 使用grub-mkconfig重新写入一次引导

不出意外,改版后的Archlinux就可以成功启动了。


所以,改变的说大也不大,仅仅是需要额外补充一些软件包;但是说小也不小,想让grub顺利引导还是有点儿东西的。不过还是前边说的那句话,可能只是我当时赶上了一个残缺的引导部署版本,可能到你安装的时候,只需要额为补充一些软件包就可以了。

视频点此

大概是从去年,Linux阵营的改善仿佛充了会员一般……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贴近Linux。比如说微软的Linux子系统、WPS重启了Linux版本的维护、Steam开始Steam Play项目,使得非Linux阵营可以运行Windows专属游戏、百度网盘的Linux版、NVIDIA开始在Linux的驱动中加入双显卡支持……

到现在,连QQ for Linux都诈尸了

现在,在电脑版的QQ下载页的其他产品中,赫然放着 QQ for Linux 的下载入口

点进去,提供了几乎各个主流分支的安装包,直接下载安装即可。

但是,请永远记住:

Arch的源永远不会让你失望。如果没有,那么请使用AUR

至于体验如何,可以看我的视频。我在这里只想展示一下linux中国对于这次复活的一段评价


在 10 月 24 日这个程序员节上发布了 Linux QQ 2.0 版本让人觉得有点无厘头,甚至让人觉得可能仅仅是一个快闪活动,频繁的断线都让人担心是不是到了 25 日,可能 Linux QQ 就又不能用了。在 1024 程序员节的释出,使得 Linux QQ 可以以一个怀旧的形态重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但是,同样的,在这个节日的释出,也让人觉得这件事似乎并没有相信中的那么重视,对于 Linux QQ 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而且,腾讯并非一个慈善组织,对于腾讯这样的一个企业,是否会长期为一个很难产生现金流,而且小众的操作系统提供长期维护还尚未可知,更是让人无法相信 Linux QQ 的未来。

近两年来,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不断的刷屏,我们也一次次为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而欢呼。但是,高潮之后,还能剩下来的是什么?

我一直强调,操作系统卖的不是系统本身,而是卖因其产生的生态,由生态倒逼用户为系统本身付费。就如同我尝试很多次从 iPhone 转回 Andorid ,从 macOS 转回 Windows,但是,也正如我自己每次失败后的总结一样,我没有办法完全抛弃掉 iPhone 、macOS,因为其所带来的生态是我无法迁移到 Android 上的,被操作系统所挟裹,不得不去面对的现实是:最终,我还是回到了 iPhone 所构建的生态。

对于 Linux 也是一样的,Linux 的服务端的用户诉求是明确的、简单直接的、绝大多数场景都可以被覆盖掉的。而桌面端的产品可能会有数万种不同类型的需求,这使得产品经理在进行设计时预见不了需求的问题,也就很正常的问题。

我们回过头去看,Linux 想要占领桌面市场还需要什么呢?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 Linux QQ,我们需要给更多人提供 Linux 上的微信、办公套件等等一系列软件。没有这些软件,我们就很难让用户迈过入门的第一关:我如何登录 QQ /微信和我的同事、家人沟通。如果他发现,我用了 Linux ,但是我却没有办法使用 QQ /微信进行沟通,那么我用 Linux 还有什么意义呢?

对于 Linux 来说,除了去适配这些我们所熟悉的软件以外,更是需要有厂商能够面向 Linux 开发出独占的杀手级用户,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去推动一个操作系统的发展。

如果 Linux QQ 仍然继续更新,那对于 Linux 来说,是一大利好消息,一些做的好的、做的不好的应用,都可能会重新考虑创建自己的 Linux 版本。而过去,可能没有这样的机会。


我个人还是比较认同这种观点的。不只是腾讯QQ,算上之前发布的百度网盘,我也觉得是为了顺应国家政策而不得不开发出的产品。所以说,很多国内Linux用户一看到QQ for Linux复活了,就好像多大的喜事一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甚至乐观的认为腾讯良心发现……

谈不上,甚至对提出这种观点的人有一股愚昧的印象。目光真的就只能看这么近吗?如果说,腾讯在之后发布了更多的迭代版本,功能上不求跟上Windows,能跟上OSX,再说它“良心发现”也还算过得去(虽然我不认为发布Linux版本软件能跟所谓“良心”挂上钩)。现在仅仅发布了一版便如此兴奋,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所以,请保持平常心。就仿佛Windows又新出了一个软件一样的心态来看待QQ for Linux的复活吧…

视频点此

之前的内容中,我提到了Arch中高级的英特尔、英伟达切换方案。如果你还记得,就应该知道,当时我说了一句“Hybrid项目不用管,用前两个就够了”。

Hybrid,翻译成“混合”。但是林纳斯曾说过一句名言:

So, NVIDIA, fxxk you!

不禁让我感到疑惑:这个Hybrid真的有用吗?

为了寻找这个答案,我翻阅了这个显卡切换项目的git。其中一则issue引起了我的兴趣

issue

其中提到的链接第二段是这么说的:

The NVIDIA 435.17 driver has a new PRIME render offload implementation supported for Vulkan and OpenGL (with GLX). This PRIME offloading is about using one GPU for display but having the actual rendering be done on a secondary GPU, as is common with many of today's high-end notebooks that have Intel integrated graphics paired with a discrete NVIDIA GPU.

NVIDIA的Linux驱动终于开始支持双显卡了。虽然依旧闭源,但至虽然开始针对Linux的驱动进行改进,但这其实也说明不了太大的问题,直到又看到了这个新闻

NVIDIA,也开始涉足开源领域了。

为什么说也?

IBM收购RedHat、Steam开始专门提供Linux支持、微软加入Linux基金会、腾讯宣布开源……这些都算得上是英伟达的前人。尚不必说一直推崇开源的英特尔、有自知之明主动开源的AMD了。

所以,开源到底好在哪儿了?

首先,要明白一个问题:开源是什么意思?

字面理解,就是开放源代码。但是,这不代表你可以任意使用,更不意味着开源就是免费。它有很多方式可以实现盈利:双重许可、有偿技术支持、软硬件一体化…开源不是做慈善,更不是反开源的一个理由。

然后,就可以来说说开源的优势了。

我记得我在之前关于N卡A卡的内容里就说过一个优势:让更多人参与到程序的优化中。付出同样的成本,得到更多更全面的维护,“白嫖”谁不爱?

这是对于作者的,那对于用户,开源的优势在哪儿?

可以直接看到源码。一款闭源软件,你既不知道其构成,又只能从部分渠道得知它的安全性。而开源让你真正的“眼见为实”。就像前一阵子Deepin被传代码内植入了监视代码,直接被中国监视。虽然是谣言,官方也解释过CNZZ代码段的作用,但多少的可以说明开源这种看得到的安全。

完全定制。能得到源代码,这便使完全修剪成为了可能。

北京地铁为例。房山线老车的车内屏幕使用XP系统(也可能是CE),因为现在车均崩溃,你可以很方便的看到界面细节。这也是XP时代的一个典型代表:在那个时候,很多设备选择了XP或者CE作为嵌入式系统。但伴随着设备多样化,Linux逐渐受到重视,就像9号线站台屏。因为Linux本身占用就不高,加上Linux的开源性,可以做到完全的修剪,进一步减少占用、节约硬件成本。

但是,这种随意性使得它有个对应的问题:“百家争鸣”。

Windows只有Windows,而Linux有各种各样的Linux。这就使得原作者对项目控制能力有了限制。

所以说,就像微软从“Linux是毒瘤”到现在“我们是一家开源公司”的转变,开源随着科技发展正逐渐的被重视起来,设备的多样性也在催化着开源的完善、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