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视频脚本 下的文章

视频点此

大概是从去年,Linux阵营的改善仿佛充了会员一般……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贴近Linux。比如说微软的Linux子系统、WPS重启了Linux版本的维护、Steam开始Steam Play项目,使得非Linux阵营可以运行Windows专属游戏、百度网盘的Linux版、NVIDIA开始在Linux的驱动中加入双显卡支持……

到现在,连QQ for Linux都诈尸了

现在,在电脑版的QQ下载页的其他产品中,赫然放着 QQ for Linux 的下载入口

点进去,提供了几乎各个主流分支的安装包,直接下载安装即可。

但是,请永远记住:

Arch的源永远不会让你失望。如果没有,那么请使用AUR

至于体验如何,可以看我的视频。我在这里只想展示一下linux中国对于这次复活的一段评价


在 10 月 24 日这个程序员节上发布了 Linux QQ 2.0 版本让人觉得有点无厘头,甚至让人觉得可能仅仅是一个快闪活动,频繁的断线都让人担心是不是到了 25 日,可能 Linux QQ 就又不能用了。在 1024 程序员节的释出,使得 Linux QQ 可以以一个怀旧的形态重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但是,同样的,在这个节日的释出,也让人觉得这件事似乎并没有相信中的那么重视,对于 Linux QQ 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而且,腾讯并非一个慈善组织,对于腾讯这样的一个企业,是否会长期为一个很难产生现金流,而且小众的操作系统提供长期维护还尚未可知,更是让人无法相信 Linux QQ 的未来。

近两年来,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不断的刷屏,我们也一次次为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而欢呼。但是,高潮之后,还能剩下来的是什么?

我一直强调,操作系统卖的不是系统本身,而是卖因其产生的生态,由生态倒逼用户为系统本身付费。就如同我尝试很多次从 iPhone 转回 Andorid ,从 macOS 转回 Windows,但是,也正如我自己每次失败后的总结一样,我没有办法完全抛弃掉 iPhone 、macOS,因为其所带来的生态是我无法迁移到 Android 上的,被操作系统所挟裹,不得不去面对的现实是:最终,我还是回到了 iPhone 所构建的生态。

对于 Linux 也是一样的,Linux 的服务端的用户诉求是明确的、简单直接的、绝大多数场景都可以被覆盖掉的。而桌面端的产品可能会有数万种不同类型的需求,这使得产品经理在进行设计时预见不了需求的问题,也就很正常的问题。

我们回过头去看,Linux 想要占领桌面市场还需要什么呢?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 Linux QQ,我们需要给更多人提供 Linux 上的微信、办公套件等等一系列软件。没有这些软件,我们就很难让用户迈过入门的第一关:我如何登录 QQ /微信和我的同事、家人沟通。如果他发现,我用了 Linux ,但是我却没有办法使用 QQ /微信进行沟通,那么我用 Linux 还有什么意义呢?

对于 Linux 来说,除了去适配这些我们所熟悉的软件以外,更是需要有厂商能够面向 Linux 开发出独占的杀手级用户,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去推动一个操作系统的发展。

如果 Linux QQ 仍然继续更新,那对于 Linux 来说,是一大利好消息,一些做的好的、做的不好的应用,都可能会重新考虑创建自己的 Linux 版本。而过去,可能没有这样的机会。


我个人还是比较认同这种观点的。不只是腾讯QQ,算上之前发布的百度网盘,我也觉得是为了顺应国家政策而不得不开发出的产品。所以说,很多国内Linux用户一看到QQ for Linux复活了,就好像多大的喜事一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甚至乐观的认为腾讯良心发现……

谈不上,甚至对提出这种观点的人有一股愚昧的印象。目光真的就只能看这么近吗?如果说,腾讯在之后发布了更多的迭代版本,功能上不求跟上Windows,能跟上OSX,再说它“良心发现”也还算过得去(虽然我不认为发布Linux版本软件能跟所谓“良心”挂上钩)。现在仅仅发布了一版便如此兴奋,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所以,请保持平常心。就仿佛Windows又新出了一个软件一样的心态来看待QQ for Linux的复活吧…

视频点此

之前的内容中,我提到了Arch中高级的英特尔、英伟达切换方案。如果你还记得,就应该知道,当时我说了一句“Hybrid项目不用管,用前两个就够了”。

Hybrid,翻译成“混合”。但是林纳斯曾说过一句名言:

So, NVIDIA, fxxk you!

不禁让我感到疑惑:这个Hybrid真的有用吗?

为了寻找这个答案,我翻阅了这个显卡切换项目的git。其中一则issue引起了我的兴趣

issue

其中提到的链接第二段是这么说的:

The NVIDIA 435.17 driver has a new PRIME render offload implementation supported for Vulkan and OpenGL (with GLX). This PRIME offloading is about using one GPU for display but having the actual rendering be done on a secondary GPU, as is common with many of today's high-end notebooks that have Intel integrated graphics paired with a discrete NVIDIA GPU.

NVIDIA的Linux驱动终于开始支持双显卡了。虽然依旧闭源,但至虽然开始针对Linux的驱动进行改进,但这其实也说明不了太大的问题,直到又看到了这个新闻

NVIDIA,也开始涉足开源领域了。

为什么说也?

IBM收购RedHat、Steam开始专门提供Linux支持、微软加入Linux基金会、腾讯宣布开源……这些都算得上是英伟达的前人。尚不必说一直推崇开源的英特尔、有自知之明主动开源的AMD了。

所以,开源到底好在哪儿了?

首先,要明白一个问题:开源是什么意思?

字面理解,就是开放源代码。但是,这不代表你可以任意使用,更不意味着开源就是免费。它有很多方式可以实现盈利:双重许可、有偿技术支持、软硬件一体化…开源不是做慈善,更不是反开源的一个理由。

然后,就可以来说说开源的优势了。

我记得我在之前关于N卡A卡的内容里就说过一个优势:让更多人参与到程序的优化中。付出同样的成本,得到更多更全面的维护,“白嫖”谁不爱?

这是对于作者的,那对于用户,开源的优势在哪儿?

可以直接看到源码。一款闭源软件,你既不知道其构成,又只能从部分渠道得知它的安全性。而开源让你真正的“眼见为实”。就像前一阵子Deepin被传代码内植入了监视代码,直接被中国监视。虽然是谣言,官方也解释过CNZZ代码段的作用,但多少的可以说明开源这种看得到的安全。

完全定制。能得到源代码,这便使完全修剪成为了可能。

北京地铁为例。房山线老车的车内屏幕使用XP系统(也可能是CE),因为现在车均崩溃,你可以很方便的看到界面细节。这也是XP时代的一个典型代表:在那个时候,很多设备选择了XP或者CE作为嵌入式系统。但伴随着设备多样化,Linux逐渐受到重视,就像9号线站台屏。因为Linux本身占用就不高,加上Linux的开源性,可以做到完全的修剪,进一步减少占用、节约硬件成本。

但是,这种随意性使得它有个对应的问题:“百家争鸣”。

Windows只有Windows,而Linux有各种各样的Linux。这就使得原作者对项目控制能力有了限制。

所以说,就像微软从“Linux是毒瘤”到现在“我们是一家开源公司”的转变,开源随着科技发展正逐渐的被重视起来,设备的多样性也在催化着开源的完善、壮大。

视频点此

霍金说2032年是世界末日——当然怹老人家到底说没说过咱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真的咱也不敢问。只是那一年有个小行星会跑到地球附近,碰撞概率是千分之一。概率虽高,但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素。所以当下的人们,更重视并着手解决着另一个世界末日——Unix世界的末日。因为它已经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并且发生时间已经明确了:格林尼治2038年1月19日3点14分7秒,北京时间11点14分7秒。这一点可以跟Siri证实一下。

为什么?


就像世纪初的千年虫,2038年是属于Unix的“千年虫”——使用 POSIX 时间的 32 位计算机应用程序在到达2038年1月19日3点14分7秒后,将会跳到1901年12月13日20点45分52秒继续。怎么会这样?

在Unix世界中,时间是通过一个秒数——从Unix创世元年(1970.1.1 0:0:0)到现在经过的秒数——记录的。所以在Unix里边看到的时间,都是通过创世纪时间+秒数得到的。而这个秒数,被保存在了一个32位有符号整形中,通过正负号表示0时刻之前和之后。

如果你学过编程,你应该就知道32位有符号整形是什么意思:32位的二进制数,其中最高位表示正负。位数有限,则可以表示的数字便也会有极值。这个最大值取在0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这个二进制数上,对应的十进制就是2^31-1=2147483647。这么多秒换算成时间,就是68年零18天3小时14分7秒。加上创世纪的1970年1月1日0时刻,便得到了这种记录方式的最大时间——2038年1月19日3点14分7秒。再往后,二进制的数字进位,首位变成了1。而首位为1意味着是负数而不是+1,所以时间跳回,Y2038问题便出现了。


这个问题有什么影响吗?至少使用time_t函数的C语言程序会导致时间溢出,Unix系统也不例外。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不会有千年虫的影响大。因为OpenBSD直接粗暴的把变量换到64位有符号整形来保存,Linux内核虽然不能这么干,但一直在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而截止到5.1内核版本,其已经开始引入2038年安全的系统调用了。最终目的是让老程序能转换到正确时间,新程序则直接用64位保存时间,这便可以让时间正确运行到大约2920亿年以后。也就是说,64位的“千年虫”将在2920亿年以后出现。而你的电脑硬盘则在38年后的几十年便转秃噜轴了,太阳也早在两千八百多亿年前就变成了红巨星并一点点的冷却了,所以64位的“千年虫”,我们怕是见不到了。

视频点此

著名的github,私有库要收费,国内的码云倒是可以创建,但私有库所有协作人数总计不得超过 5 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限制。搭建自己的git版本控制工具,保证私有库真的私有的同时,还能避免可能发生的网络环境问题。加之docker的辅助,3分钟,就能构建完毕。怎么做?

1、拉取镜像

docker pull gitlab/gitlab-ce

获取gitlab镜像。gitlab就是今天的主角。

2、创建文件夹

需要将容器的文件夹映射出来,保证镜像更新时候内容不会丢失。

cd /home #随便打开一个目录,用于新建文件夹
mkdir gitlab gitlab/config gitlab/log gitlab/data 新建文件夹,一会儿映射使用

3、执行

docker run -d -p 443:443 -p 2222:22 -p 8080:80 -v /home/gitlab/config:/etc/gitlab -v /home/gitlab/log:/var/log/gitlab -v /home/gitlab/data:/var/opt/gitlab gitlab/gitlab-ce

跟以前用到docker的应用相比,这次的参数略多。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主要还是使用端口映射和文件夹映射的参数。其中:

  • 443:443:容器ssl端口映射到服务器的443
  • 2222:22:容器的ssh端口映射到服务器的2222
  • 8080:80:容器的网页端口映射到服务器的8080
  • /home/gitlab/config:/etc/gitlab:容器的配置文件映射到服务器的/home/gitlab/config
  • /home/gitlab/log:/var/log/gitlab:容器的日志文件映射到服务器的/home/gitlab/log
  • /home/gitlab/data:/var/opt/gitlab:容器的数据文件映射到服务器的/home/gitlab/data

4、放开端口

因为安装过宝塔,所以需要将使用到的端口放行。像我这里就要放行8080、2222、443

其实在宝塔的应用里边可以一键安装gitlab。但毕竟宝塔不是所有人都装的,它的安装逻辑也更不清楚,所以相对来讲,还是docker的可控性更高一些,想删除的话,docker也可以删除的更彻底。

好了,现在输入服务器ip:8080即可访问搭建好的gitlab了。第一次登录会让设置一个密码,这个密码对应的是初始管理员密码。我们就可以通过账号root来登录管理了。

视频点此

我已经说过不少服务器的应用了。日常来讲,你可以拥有自己的博客网站、自己的云盘、自己的离线下载服务、自己的RSS订阅工具、自己的软件下载站,甚至开一个自己的Minecraft服务器。这其实已经差不多了吧?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你想,那么一台服务器肯定就不止这点用处。就比如今天要来说说的——搭建一个自己的发件服务器。


一、几个解答

1、这个发件服务器有什么用

显摆。因为你的邮箱地址,@之后的内容是别人没有的。

当然,不只是这样。

举个例子:如果你去过我的博客,你就会看到公告,说评论邮件提醒服务已上线。这就是发件服务器应用的地方。因为使用第三方的smtp服务,一来,每天的发件数量有限制;二来,发件的频率有限制。可不要说什么我这博客到不了发件上限,那是因为有很多的垃圾评论被我给屏蔽掉了,你看不到而已。

2、为什么只发不收

我之前说过,这个系列一定程度上是我自己使用我VPS的记录。而对于邮件,我用不到收信功能,所以没有赋予这个功能。

3、可以有收信功能吗

当然可以。改多一些配置文件就可以了。

4、增加收信功能难吗

给你这么一个答案:可以难。

你可以在自己的服务里配置收件箱、邮件解析功能,从而实现一个完整的邮箱服务,这听起来就相当麻烦;但也可以搞成一个中继,所有发到这个地址的邮件,自己不做解析,而是直接转发到别的邮箱——比如说自己的hotmail邮箱——里边,用户通过hotmail来管理这些邮件,这样难度就下来了很多。所以说,增加收信功能,可以是难的。

5、我需要有什么基础条件

与之前介绍的不同,搞一个自己的信使服务还真需要你有几个基础条件:

  1. 25端口开放——如果你想远程使用这个邮箱,而不只是给部署在同一台服务器的博客来用的话。当然,你也可以把端口放到465,但如何做我就不说了。因为我也没弄过。
  2. 有自己的域名。这样才能显示一个正常的邮箱地址,并最大程度避免被邮箱服务商当做垃圾邮件的概率。
  3. 如果想随时随地使用,部署在VPS是必不可少的。但还是那句话,如果只是给部署在同一台服务器的博客来用的话,那便无所谓了。

6、有什么安全措施

像我已经在用的这个,因为官方的25端口是封闭的,所以从根源上便拒绝了非法用户通过这个服务向外派件的可能性;加之我这个方法最终会使用独立的用户名和密码,而不是默认的使用登录用户做用户名,登录密码做邮箱认证密码,所以不至于泄露自己服务器的用户名。只是要注意,这样得到的邮箱是不带有SSL加密的。所以传输过程中的信息就不保证安全了。

好,介绍了这么多,来看看到底要如何配置。


二、配置

1、调整组件

CentOS里边默认会安装postfix。而有些系统默认的邮件服务是sendmail而这个服务公认的差。所以为了调整服务,先来调整好组件。同时,也保证需要的用户组被创建。

yum remove sendmail #卸载sendmail
yum remove postfix #卸载postfix
yum install postfix #重新安装postfix
#yum安装会自动建立postfix用户组和用户名
yum install crontabs #因为卸载postfix的时候系统定时服务可能会被卸载所以也运行一次安装命令确保组件存在

2、增加组件

postfix默认的邮箱账户名是登录系统的用户名,密码则是登录系统用户的密码。所以为了得到独立的用户名密码,需要安装相应的服务。

yum install cyrus-sasl*  #提供smtp的虚拟账户和密码服务

3、配置MTA

MTA就是邮件发送端。刚刚卸载又安装的postfix就是为了完成这个任务的。因此现在,需要调整系统默认的MTA到postfix。

/usr/sbin/alternatives --set mta /usr/sbin/sendmail.postfix

alternatives --display mta #查看调整结果
#如果输出的最后一行显示如下:
#Current `best' version is /usr/sbin/sendmail.postfix.
#说明设置完毕

4、配置自启动

既然是服务,那自然希望它会在服务器重新启动后的第一时间上线。所以设置自启动。

systemctl enable postfix

5、配置postfix

编辑/etc/postfix/main.cf,更改下述内容。

myhostname = #二级域名。如smtp.bwsl.wang
mydomain = #主域名,即删去二级域名剩下的东西。如bwsl.wang
myorigin=$mydomain
inet_interfaces=#localhost或本地回环地址
#填入公网ip会对外开放(25端口未封闭的话)
#默认应该是all,收发皆可
#如此更改即关闭收件功能
mydestination = $myhostname, localhost.$mydomain, localhost
#这里默认值应该就是这样,是则保持,不是则改
mynetworks=#公网地址,127.0.0.1
#填这两个就可以了

再新增下述内容,开启单独的登录名和密码服务

#SMTP Config
smtpd_client_restrictions = permit_sasl_authenticated
#指定可以向postfix发起SMTP连接的客户端的主机名或ip地址
#此处permit_sasl_authenticated意思是允许通过sasl认证(也就是smtp链接时通过了账号、密码效验的用户)的所有用户
smtpd_recipient_restrictions = permit_mynetworks, permit_sasl_authenticated, reject_unauth_destination
#发件人在执行RCPT TO命令时提供的地址进行限制规则
smtpd_sasl_auth_enable = yes
#启用smtp并要求进行账号、密码效验
smtpd_sasl_security_options = noanonymous
#取消smtp的匿名登录
message_size_limit = 5242880
#指定通过postfix发送邮件的体积大小。单位字节

6、创建连接邮箱服务的用户名和密码

先来编辑/etc/sasl2/smtpd.conf。对于32位机,这个文件路径是/usr/lib/sasl2/smtpd.conf

pwcheck_method: auxprop
auxprop_plugin: sasldb
mech_list: plain login CRAM-MD5 DIGEST-MD5

现在,就可以创建账号了。使用命令:

saslpasswd2 -c -u `postconf -h mydomain` username

回车后,会提示输入密码。输入一次,重复一次,用户名为username的邮箱便建立好了。邮箱地址将会是[email protected]

你可以通过这个命令建立多个用户和密码。日后也可以通过命令sasldblistusers2来查看已有的用户名。密码不能看,只会显示userPassword

7、调整权限

需要调整sasl的用户数据权限,让postfix可以读取:

chmod 755 /etc/sasldb2

现在,设置几乎全部完成,可以启动信使服务了。使用命令

systemctl start postfix

三、测试服务

为避免网络端口封闭问题而导致的莫名其妙的问题,我们最好是通过服务器本机连本机来进行服务的测试。所以还是在服务器的窗口内,运行telnet命令(没有则先安装telnet):

telnet localhost 25

我们还需要额外准备两个内容:

  • 刚刚建立的邮箱用户(带@之后的内容)的base64编码
  • 用户对应密码的base64编码

这两个的获得很容易,百度base64就有很多转换工具,随便一个就好。

然后便可以回到服务器的命令行,进行验证过程

HELO bwsl.wang #尝试握手,返回消息后继续
AUTH LOGIN #请求smtp账户密码校验,返回消息后继续
#输入刚刚获得的用户名base64,返回消息后继续
#输入刚刚获得的密码base64

输入密码后回车,应该就可以看到Authentication successful认证成功的消息。这便证明,一个发件服务已经搭好了。

四、调整域名解析

别着急应用到博客里。现在应用,那发出去的邮件一定连垃圾箱都不进,直接就被拒收了。我们还需要进行最后一步:配置域名解析。

进入你的域名解析调整页面,新增三项:

  • myhostname对应的二级域名,A类解析到服务器IP
  • @域名,MX解析到myhostname对应的二级域名
  • @域名,TXT解析成v=spf1 a mx ip4:服务器ip -all

至此,一个发件服务便建立完成了。你可以通过linux的mail命令来尝试发送一个带有独一无二邮件后缀的邮件了。好好利用吧。


可以通过 https://www.mail-tester.com 对你的服务进行测试,并根据提示进行对应的修改以提高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