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通用知识 下的文章

总有人说Linux碎片化,可能是因为总有人不满足“够用”。Kent Overstreet 就是那种类型。他写出了一个叫 Bcachefs 的文件系统,目标就是融合前沿功能与稳定性。

它是个写时复制(COW)的文件系统,具备一些核心特性

  • 对数据与元结构进行校验,提高数据完整性;
  • 原生支持压缩、重删、加密,提升存储效率与安全;
  • 拥有快照机制,可在任意时间点冻结文件系统视图;
  • 内置缓存机制,继承 bcache 的理念,优化 I/O 性能;
  • 使用混合 B+ 树结构,使索引与目录操作在查找和插入上更高效;
  • 代码结构相对简洁,减少冗余,方便后续维护。

有了这些特性,Bcachefs 在 2023 年正式进入 Linux 内核主线(6.7 版本),比较罕见。

但它的故事并未就此稳定。进入主线后,争议随之而来。

首先是开发流程的冲突。在 6.16-rc 阶段,Kent 提交了“journal_rewind”等新特性补丁,这个操作被认为违反了 rc 阶段只允许修复 bug 的惯例。Linus 对此表示不满,称双方可能在下个版本“分道扬镳”

其次是社区协作问题。Bcachefs 主要由 Kent 一人维护,补丁提交与审核缺乏分工,引发了与内核维护者的摩擦。Linus 批评过:部分修复补丁改动过大,超出文件系统范围,增加了主线风险

2025 年,Bcachefs 被标记为 “externally maintained”,即外部维护状态。

这意味着未来的功能更新、兼容修复,都要靠 Kent 自行跟进。主线内核不会再主动整合它的新特性,更容易理解一点的描述,就是以后也许只能通过 fuse 来单独安装。

对用户来说,这种状态不代表它“不能用”,但也意味着它可能长期停留在“可编译、能挂载、但没人保证稳定”的阶段。若内核接口有改动、工具包无人维护,Bcachefs 迟早会被边缘化。

这个“崭新且稳定”的故事到这里暂时告一段落。它的代码仍然在,功能依旧可用。

只是它不再是 Linux 主线重点维护的对象。

在影视飓风建模那一期后续的动态下面看到了这个评论:

为什么不用 maya 或 max 啊?

不知道人家团队真实的理由,但我首先就想到了 Blender 的开源特性,使团队可以减少采购建模软件授权的开销。再结合这个评论,我突然对“我们的开源环境不好”这个问题有了些片面的见解,今天就说给各位,供大家批判。

主要就是两点:社群组建形式单一、版权意识薄弱。

版权意识薄弱我认为应该是可以被广泛接受的一个现象吧?曾经风靡网络的各种破解版软件下载站,其实一定程度上就证明了这一点。可能跟我同年代及更年长的朋友会有印象,单机游戏,要么买五块钱的光盘,要么从三大妈或者游民星空上下载。这也是直到我从 steam 购买了正版 gta 罪恶都市才知道,原来这个版本的收音机是可以播放音乐的主要原因。

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呢?我不想说教育什么的,主要就是早先的可支配收入不足以支撑件件正版。这从随身听年代的盗版磁带便可略微感受到。到后来,微型计算机开始风靡,微软放纵盗版 Windows 来占据家用机市场一定程度上更巩固了这种“免费为主、版权为辅”的习惯,进而一直延续。当然可以肯定,随着发展进步,人们的版权意识有在一点点增强。回想一下,你有多少年没在各种下载站下载软件了?又有多少人已经为了童年的游戏而在 steam 上面补票了?

社群组建形式则是我自己对比了国内外各种交流平台之后感受到的一点。这可能源于国内互联网聊天被 QQ 一家独大了十多年培养的结果。而 QQ 微信都是闭源软件,对功能需求的响应又没有那么快,因此逐渐养成了等功能的习惯而不会去想着建立功能了。也正因此,兴趣组这种社群组建方式变得单一:建立QQ 微信群。但这种群聊形式的兴趣组会产生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在同一个群组不同的几波人探讨不同话题时,这个时间线会特别的混乱,而即时通讯先天性的就无法做到内容沉淀,这使得即使有重大成果被讨论出来了也需要进行特别记录才行,且讨论过程还不见得能被完整保留。

这时一些老牌团体可能会提到使用论坛贴吧。但一来,QQ微信群的使用习惯及便利性无可比拟;二来,随着老一代产出内容的作者逐渐淡出论坛贴吧,新一代作者数量难以补足,前序内容又鲜有人接手,这类偏BBS性质的平台吸引力变得更低,更多的兴趣组会将主要阵地转移到群聊之中。

这时又可能会有人想到 QQ 前段时间上线的所谓抄Discord的频道功能。抄不抄这里不谈,单说这种“伪论坛”需要用户抛弃传统使用习惯的功能,到底还能不能被广泛接受呢?

版权意识薄弱导致开源的产物经常被“借鉴吸纳”到商业软件中,开源作者得不到应有的回报;通过群聊组建社群,导致实时归纳变得难以实现,使得开源软件的修复、功能改进难以有清晰的规划;近乎垄断的商业软件市场——从操作系统到即时通讯工具——培养出来用户等功能的习惯,让开源本应拥有的“免费劳动力”特性大打折扣。这些多多少少作用在开源项目上,拥有者产出的积极性也自然会逐渐降低。

上期内容的评论有提到在终端中显示中文字符的问题。看了几层楼之后突然意识到:这似乎涉及到了两个东西:终端模拟器与 MSDOS 模式。

一、MSDOS 模式

先来说 MSDOS 模式。这玩意儿又被称作实模式,是 Windows ME 及之前版本 Windows 操作系统中的一种特殊运行模式。可能有朋友说最后支持切换的不是 Windows98 吗?看起来是这样,但 WindowsME是可以通过将 OEM 审核模式的引导文件替换进系统来恢复实模式的,所以虽然默认不再提供进入选项,但实际上还算是支持的。在这个模式下,计算机只能访问有限的内存地址空间,并且无法加载图形用户界面。

发现了吗?这种模式下的 Windows 才对应着 Linux的 TTY 模式。显然,这个时候 Windows 也是不支持中文的。

接着说实模式。WinMe 不再正式支持实模式切换就像一个风向标 ,当 Windows NT 内核正式取代 DOS 内核之后,用户可操作的实模式便不再存在了。在这个阶段,实模式主要被用作启动操作系统。如今 UEFI 引导成为主流,实模式的用处也被进一步压缩。

二、终端模拟器

那现在 Windows 启动项中的命令提示符是什么东西呢?确切的说,不管你是从启动项中选择命令提示符,还是直接从正常的系统中打开命令提示符窗口,你所使用的都是“终端模拟器”,是建立在图形界面上的一个程序而非真正的字符模式。可以看看通过启动项选择命令提示符后的样式。输入命令启动任务管理器就可以发现,这个模式仍然启动了一个最基本的图形,然后打开了命令提示符程序。也正因此,这个窗口可以接受任何形式的字符。这种模式的终端对应在 Linux 中就是在图形界面启动了终端程序。它只是一个模拟器,因此可以显示各种形式的字符。

所以,要说 Linux 终端不能显示中文吧也对,毕竟 Linux 至今还保留有纯字符模式。但拿这个同 Windows 的命令提示符可以显示来对比可能就有失偏颇,毕竟 Windows 的命令提示符如今只是图形界面下的一个工具了。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个新闻,说windows 11进一步收紧了本地账户登录的能力。从这我就突然想到:有哪些事情Linux可以方便的操作而windows比较困难呢?

一、本地账户登录

这根本不需要怎么介绍吧?如果你使用Linux,那么在安装系统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步就是设置账户名和密码,而这个账户很显然是保存在本地的。当然了也有一些需要你登录互联网账户,比如说Ubuntu Pro。但这个可以说只是一项增值业务,总的来说还是只需要登录本地账户就可以了。windows侧则与Linux正相反。在部署系统的时候会让你联网以登录微软账户。而你能做的是通过一些手段跳过这个步骤进而使用本地账户登录——现如今在新版的windows11安装过程中,这个步骤变得更加复杂了——但即使是使用了本地账户,在后续使用系统的过程中,可能也会不定时的提示你关联你的在线账户。

二、自由选择的图形界面

如果你用Windows10,那么你只有这个windows10的界面;如果你用windows11,那么你就拥有了windows11的界面。但是如果你用Linux,那到底用哪个图形界面就是你可以随意选择的了。这对于喜欢个性化的用户来说可能是好事儿,但对于有选择困难症的用户来说也是十分头疼的。

三、自由定制你的界面

自由定制可以说是在自由选择的基础上更灵活的一个层面。对于Linux来说,即使是同样的一个图形界面,你也可以通过自定义界面元素来进一步个性化。对我来说最典型的就是KDE,几乎你看到的所有元素都可以随意地增删改,这在windows下是很难实现的。而且在Windows 7之后窗口颜色都不再支持随意的调整。这是倒退还是进步?由你确定。

四、随意控制的更新

从windows10的后期版本开始,windows更新便很难实现完全停止了。相对来说这其实也是保证系统安全的一个必要步骤,但用户不能随意的操控对于有些用户来说可能是一个麻烦事。就像我前几天在公司的电脑,因为需要通宵执行任务,所以我只是把电脑放在那儿,让他自己去跑。但是万恶的windows更新连着两个晚上给我的电脑强制重启了……可能有人说你可以选择推迟更新。对的,但是我之前已经推迟过了,然后我就忘了选了……所以这个时候Linux随意控制更新的含金量就体现出来了。通过包管理器我可以浏览这次更新我需要更新什么,更可以决定我到底要不要更新,如果更新的话要更新哪些包。当然如果我想的话,我也可以永远不执行更新。对于一部分服务器版本的Linux来说,如今还可以实现热更新了,也就是不重启情况下完成升级操作。这种更新机制在你经历了两晚上工作清零之后将会成为一个十分想要得到的功能。

还有一些其他的,比如说配置要求低、安全性、可以更轻易地在可移动介质中部署系统等等就不多介绍了。但话分两头,有这些优势就可以说明Linux现在比Windows更易用吗?当然不会了。Windows自然也有很多Linux无法比拟的优势,它们仅仅是不同的操作系统罢了。

一晃又到新的一年了。看看2024年,整整发布了16个乱七八糟的视频内容,我竟然还是这么勤奋。那既然又到了新的一年,就再来看看在过去的这一年中Linux世界又发生了哪些大事件吧。

1、Deepin23正式版发布

时隔了多长时间啊,深度终于在2024年发布了Deepin23正式版。按照官网的说法,新版本相对于20有着很多改进。不过个人认为感知最明显的应该是对8000多个核心软件包进行升级。要知道Deepin从15.9开始便迁移到了Debian Stable仓库,这虽然可以让系统更加稳定,但也使得仓库中很多的组件都不得不降级处理,如今可以同步回来也算是非常可喜的变化。

另外,“原子更新”可能可以让Deepin的稳定性更上一层,新加入的玲珑软件包也预示着深度逐渐脱离Debian分支,迈向更基础发行版的一个努力方向。

至于DDE及AI功能,单单看这些更新描述就不太能体会到了。所以我就不在这里做什么评价,看有机会恢复一下深度新版本测试系列内容,实际使用看一看吧。

2、Wayland逐步走向图形界面引领位置

说到了图形界面,就顺便来提一下图形界面的根基——显示服务器。在2024年,更多的发行版及图形界面均将Wayland作为默认显示服务组件,元老Xorg逐渐走向幕后。虽然就我个人而言,还是Xorg使用起来更加舒适熟悉,但技术嘛,终究是会更新迭代的,随着越来越多的元素适配到Wayland,想必终会有Wayland完美顶替Xorg的一天,图形Linux会更加的轻快易用。

3、Linux桌面市占率超4%

说到了图形Linux,那不得不看看桌面版Linux如今的市场占有率了。

你可能想不到,桌面版Linux在2024年成功到达了4%这一比例!这实在是太高了。

先不要急着吐槽,要知道,桌面版Linux在2023年6月份才突破3%,而这3%的市占率花费了整整30年的时间。但从23年6月的3%到24年2月的4%,仅仅过去8个月。而从6月到8月两个月,市占率便增长了0.5个百分点。如此看来,Linux桌面市场好像真的好起来了。但也不要太高兴,24年8月后,市占率开始缩水。因此从24年2月到24年12月这10个月整体看来,桌面版市占率仅仅提升了0.08%。如此视角,可能突破5%又变得遥遥无期了。

4、Steam平台Linux使用率超2%

不管怎么说,如今也有4%的电脑用户使用Linux作为桌面操作系统了。那么结合Steam的平台统计来看,有一半的Linux用户会使用Steam进行游戏。是的,去年我提到过Steam Linux的用户超过了macOS,当时的Steam Linux占比为1.97%。而到了2024年12月,这个比例来到了2.29%。虽然还是上升的趋势,但势头已经随着Linux桌面版增速的放缓而放缓了。而且考虑到Steam Deck,这个比例其实参考意义不算太大。

5、Linux主线内核合并实时补丁

说了这么多外围,来看看Linux内核在2024年一项重大的改变:终于合并了从2004年便开始构建的PREEMPT_RT补丁。如果你使用archlinux的话应该会发现,linux-rt这个软件包的版本停留在了6.10,可能以后也不会再更新了。因为从6.12版内核开始,这个RT补丁已经合并进了主线,不再是一个按需打入的补丁集了。

这个补丁的作用是什么呢?其实就是它的名字:实时抢占(Realtime preemption)。利用这个补丁集,Linux可以实现毫秒甚至微秒级别精度的强实时任务。但受限于print_k函数的高延迟,20年来一直没能被合并入主线。如今,随着人们在修改print_k函数的问题上达成一致,此补丁也终于转正。

6、Linux内核开发者名单移除俄罗斯开发者

都说到内核了,那就来简单聊聊2024年10月的那起事件——移除俄罗斯开发人员。

我其实还是通过其他朋友的at才看到的这个新闻,然后就在很多平时对Linux根本不关心、只在有一点热度就开始拼接视频配大文字的新媒体账号上反复刷到,使得我还以为大众突然变的开始关心Linux发展了——这几乎就是Linux中国停止更新时候新媒体平台反应的翻版。

不多说没用的。直接就这个事情来谈。两个方面。

先说人类。你相信乌托邦吗?如果你相信,那么建议还是不要相信。是个人就会有情感,自然也会受到其所在位置的熏陶。有了这个前提,就很难做到很多技术人梦想的科政分离。之前也见过评论说要努力去打造这样的氛围,但只能说,小范围可以,但凡人数多一点都会出现阳奉阴违,建立小团体的火苗,进而逐渐的分道扬镳。这不可避免,也是人之常情。放到Linus身上,无论是否有资产之类的威胁,但长期受到家乡的熏陶,如此对待也并不是什么意外的事情。

再说技术。无论怎么处理,毕竟是开源产物,大不了我就独立门户呗。 这不是什么新鲜事,openSUSE内核从来不跟随主线更新,而是从主线分离出来自己维护,功能、稳定性不输主线,而且还可以在兼容新版本软硬件的同时得到一个相当稳定的基础组件版本环境,这是跟随主线更新的发行版难以比拟的优势。

另外,移除的是maintainer——维护者,而不是developer——开发者。想的话继续开发,而且大多数人也只能作为开发者。这么看来,移除maintainer,使俄罗斯人不用在最终审查时与其他激进的爱国者交流,而是更专注于代码,仿佛还有了点儿保护俄国技术人员的味道了呢。

总的来看,2024年的Linux长势喜人。拓展桌面市场的同时更是原生支持了高精度工业所需要的系统要求。期待后续的发展。

自己基于官方主题魔改的千禧年风格主题更新到了3.0版本了。增加了不少实用功能,也优化、修正了前面版本遗漏的问题。所以如果你以前访问过本站,可能需要强制刷新一次才能获得正常的浏览体验。

当然,如果你是Typecho用户,也对这个主题感兴趣,请阅读这篇主题介绍文章

祝使用愉快!公历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