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通用知识 下的文章

视频点此

如果你想使用你的硬盘,格式化是必须要进行的一个步骤。格式化时,总会接触到一个选项:磁盘类型——或者叫文件系统。现如今,有一堆的文件系统可供选择,至于使用哪种,就要取决于你的操作系统和正在格式化的介质是什么了。举个例子,在我的arch上,我想格式化我的U盘,我可以选择FAT32、NTFS、EXT4等等。所以,到底要怎么选择使用的文件系统呢?

我不打算介绍原理,一来很枯燥,二来我也不懂。这里只介绍一下来源和主要的功能特性供了解即可。当然,市面上的文件系统有很多,而大多数又并不常用——或者说,当下被人们熟知的只有NTFS这个文件系统吧…因此只说一些你听着可能会听亲切的文件系统们,罕见的就不提了。

再来简单说一句,为什么需要有文件系统?文件系统的工作,就是把硬盘扇区按组结合成更大的独立单位——称为簇或者块,并建立每个文件所在的组的索引。这部分具体的可以翻看我之前说过的硬盘分区相关内容。

一、FAT家族

FAT家族是DOS和Windows系统的第一款文件系统,全称File allocation table,文件分配表——系统。它有3个主要的版本:FAT12、FAT16和FAT32. 数字增大不止意味着版本更新,可以包含的簇数量、最大文件和最大分区大小也是逐次增大的。

FAT12,按簇大小8K来计算,最大文件和最大分区容量都可以支持到32M,而4KB的簇,最大只支持到16M。

FAT16,不同的簇大小也有不同的结果。最大文件体积可能是2G,可能是4G,而分区大小最多最多可以支持到16G。但16G的情况下,簇大小被分配到了256k,内部碎片是很多的。

FAT32,相对前两个FAT版本会更为人熟知吧,毕竟现如今也在应用之中。这种FAT文件系统,最大文件4G,而理论上的最大分区可以支持到16T——相比FAT16是很惊人的提升——然而,数字变大的时候,理论和实际之间就出现了很大的偏差。对于windows系统,FAT32分区最大只能到32G,而其他的操作系统,FAT32分区最大只能到2T。可见分区容量瓶颈从文件系统短板转变成了操作系统短板了。但是,得益于FAT32几乎全平台的支持,且支持的最大分区容量足够高——当然我指的是非windows平台——这个文件系统至今也是比较流行的文件系统之一。一个很明显的例子:EFI启动的主板,启动分区一定是FAT32的——虽然16也可以。

二、NTFS

FAT32在windows上的容量短板促使微软推出了更完善,更强大的文件系统。这种文件系统也是微软家族至今在使用的文件系统:NTFS(New Technology File System)。这个文件系统于1993年推出,目的就是为了解决FAT32的限制。NTFS的提升很大,单文件大小支持到了16EB,可以说没有文件大小限制了。NTFS是一个日志文件系统,说人话就是它维护着一个磁盘操作记录,这保证了它可以在系统崩溃或意外断电之后,对文件进行复原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相对于FAT32,NTFS还支持权限和加密功能,比如可以给一个文件只读属性,那么删除和修改等等就不能进行了。这可以更方便的保证操作系统本身不被破坏掉,因此现如今的windows会强制使用NTFS分区作为系统分区。

NTFS确实不错,但是它在非windows平台的兼容性并不理想:最简单的例子,对于macos和老版本的Linux,NTFS在默认情况下对它们来说是只读的文件系统。而对于比如mp3、mp4这种独立的媒体播放器来说,NTFS直接就不能读取了。

三、exFAT

为了解决FAT文件系统的瓶颈,微软还有另一条分支线路:exFAT(extended FAT)。这种文件系统由微软在2006年推出,主要应用在U盘一类的移动存储介质上面。这种文件系统没有NTFS那么复杂,但是相对于FAT32同样有着一个很显著的优势:单文件大小最大同样支持到了16EB。而且它相对于NTFS有着更广泛的平台兼容性:对于macos,这个文件系统可以直接读写,而近些版本的安卓同样支持了这个文件系统。对于Linux,之前需要单独安装由三星开发的exFAT的驱动模块。而去年微软开放了exFAT并将其添加到了Linux内核中,预计从Linux5.7内核开始,exFAT的驱动将换成微软的代码,且将实现开箱即用,低复杂度、几乎无限大的文件体积支持,又有着广泛的兼容性,显然,这个文件系统是移动存储介质——包括SD卡的最佳选择。

四、ext家族

现在,回到Linux。1992年,针对Linux的extened file system(EXT)文件系统开始开发,并于1993年发布了ext2文件系统。这个在当时成为了很多发行版默认的文件系统。2001年,这个文件系统同样增加了日志功能,名称变更成了ext3。2008年,ext4发布,同时,这个文件系统也成为了Linux的默认文件系统。EXT4,单文件最大支持16T,分区容量支持到1EB。但是,因为是针对Linux出现的文件系统,ext家族都不能原生支持windows和macos——当然,可以通过软件实现访问,但是并不推荐。

五、苹果家族

1985年,苹果推出了自己的文件系统:HFS(Hierarchical File System)。它支持单文件2G,分区最高2T。1998年,文件系统加入了日志功能,并且对于macos10.4以后的版本来说,单文件和分区容量支持提升到了8EB,这个文件系统被命名为HFS+。2017年,苹果宣布了一个专为SSD或者其他固态存储设备设计的新文件系统APFS(Apple File System)。当然,这些文件系统都是苹果自己的产品,所以这三种文件系统均不支持微软平台和Linux平台。

六、选择

所以要怎么选择分区的文件系统呢?对于系统分区,windows7以上必须使用NTFS,Linux系统,ext4是最简单的。也可以选择其他的类型,但是可能需要自己单独增加一些内核模块以保证支持使用的文件系统。而苹果,HFS+或者APFS就无所谓了。不过APFS可能更先进一些吧?

对于U盘,如果容量低于32G,FAT32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因为它的平台兼容性是最强的。而对于32G以上容量的U盘,或者你的U盘需要存储大于4G的单个文件,那么exFAT就是一个好选择了。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最好不要将NTFS应用到U盘的文件系统上,因为有时候会出现莫名其妙的权限问题导致U盘不可用。

对于其他分区或者移动硬盘,NTFS自然是最适合用在windows系统上面的了。而如果你需要经常在windows和mac之间交换数据的话,exFAT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加上Linux也一样。对于Linux,虽然NTFS也可以用在Linux上面,但是会出现莫名其妙的写入错误——比如说当你使用Steam Linux安装CSGO到一个NTFS的游戏库中时,你将永远得到一个“校验失败“的提示。所以,如果你的Linux有不同的分区,请让它们使用非NTFS的、Linux支持的文件系统。

视频点此

很早的时候,我曾经出过一期内容关于如何用ffmpeg保存b站的直播,但是前些日子有朋友跟我反应说现在会403了。想想也很正常,毕竟如果都那样做的话,主播就没有人气了。但是b站直播现在并没有回放功能,所以我如果想保存的话要怎么办呢?那今天给出一个可以算是两全其美的办法 既可以保存下来直播的内容,又不会影响主播真实的人气。

其实方法很简单,但是我很纳闷为什么一直就没有人会想到这个方法。总共就三个步骤。

首先在主播的直播间页面打开万能的f12。所以推荐使用chrome浏览器完成。

切换到network标签,刷新一下。

会有一个一直在请求的项目,复制这个项目的地址到地址栏,回车。

好了,弹出下载对话框了,选择一个位置保存吧。

究其原因,403是请求被拒绝,那原因可能就在于现在加入了请求来源的认证,必须是你已经登陆的用户或者说浏览器访问,所以浏览器可以下载保存。也正因此如果用迅雷之类的下载软件的话可能就不能完成这操作的了。

这个优势和使用之前的ffmpeg一样,不会因为主播或自己的网络问题导致录屏卡顿。同时因为这种下载的本质就是在看直播,只不过是不发弹幕不刷礼物的看直播,所以主播的观看人数可以保证,但人气会受到影响。所以能看直播还是直接看直播吧,这是对主播最直接的支持。

相比ffmpeg,这种方法避免了命令行操作,所以使用上来讲会更简单。但是简单的同时,这种因为需要手动操作,所以不能做到ffmpeg可以实现的定时录制。

同时,和ffmpeg一样,你并不能保存弹幕。

那如果想要定时录制的话,还是需要用ffmpeg。那因为现在加入了认证,所以我们需要把认证伪装成浏览器。换句话说,需要正经的请求头。但是毕竟加上了认证,说明ffmpeg拉流确实会有利益和版权之类的问题,所以我就不再细说了,只给出一个小提示:ffmpeg加请求头的参数是-header,至于怎么用就不要再问我了。

视频点此

如果你想在手机和电脑之间互传文件,你会怎么做?

电脑端查看手机的短信、电话、应用通知等,你会怎么做?

反之,手机查看电脑端通知,你会怎么做?

如果你躺在床上用电脑看剧,都要准备什么东西放在身边?

只需要一个程序就够了。

KDE Connect是KDE桌面环境的一个配套小插件,但与其说是一个电脑手机同步的工具,我更偏向于将其描述为一个促使电脑手机完全融合操作的小程序。接下来具体看看如何安装和使用。

一、安装

电脑端,只需要安装kdeconnect即可。Win、OS X也兼容。如果你是完全安装状态的KDE桌面,那么这个插件应该默认就是安装好的。而且可能只有KDE桌面支持全部功能。

手机端,下载KDE Connect工具并安装。仅支持安卓,你可以通过play商店安装。同时,之后使用的时候可能需要你允许一些权限,按照提示操作即可。

接下来,手机和电脑连入同一个局域网中,并启动各自的程序,手机端便可以看见电脑端的入口了。第一次启动会申请配对,电脑端同意即可。

至此,手机和电脑便关联起来了。

二、功能

它有很多功能可供使用,我最常用的就是文件互传。手机传电脑,只需要点击文件传输,然后选择文件发送,很快电脑端便会弹出已保存的通知,你只需要去往你的家目录的下载文件夹查收即可。电脑端传输则更为方便,文件管管理器打开到需要的文件,右键-通过KDE Connect 发送到,文件便被发送过去了。

另一个——或者说另一对常用的功能就是远程输入和多媒体控制。手机端点击远程输入,你的手机就变身成为电脑的触摸板了。如果需要输入内容,则只需点击右上的键盘图标,这时你的手机又会变成电脑的键盘。这里需要注意一下,中文是输入不了的,所以如果需要输入中文的话,需要利用电脑的输入法,也就是手机输入英文字母,从而触发电脑上面的中文输入法输入中文。

我会更多的使用触摸板这个功能,这样我就可以赖在床上遥控电脑放片子或者播音乐了。不过放音乐的话,还有更方便的多媒体控制功能。一旦开始播放音乐,便可以切换到多媒体控制标签。在这里,你可以进行上下曲切换、暂停播放、快进快退以及音量调整控制。其中,暂停播放和音量控制同样可以用在视频软件,或者正在放视频的Chrome中。对于音量调节,分成了两部分。上面有下拉列表的一项是分应用调节。比如你同时打开了网易云和Chrome,那么通过上面的音量调整,你就可以分别对这两个应用的音量进行调节。相对应的,下面的音量便对应了全局音量。

我感觉同样很有使用价值的功能就是剪切版共享。只需要在电脑和手机端打开剪贴板同步功能后,就可以随意的复制粘贴了——无论是电脑复制手机粘贴,还是手机复制电脑粘贴。

KDE Connect还有一些其他功能。比如手机端的Slide Show,点开只有两个按钮。通过这个功能可以控制幻灯片的播放。又比如手机端的执行命令,你可以一键执行事先在电脑端设置的命令。举个例子:经过下列操作之后,我就可以一键关机。

  • 电脑端右键托盘图表 - KDE Connect设置
  • 点击已连接的设备,右侧列表点击执行命令的设置按钮,弹出窗口
  • 名称随意,比如关机,右侧输入关机命令poweroff,确定

现在,进入手机端的执行命令,就可以看到一个名为关机的项目,点击,你的电脑就被关闭了。

通过这个命令,我们可以快速启动一些命令,从而免去了远程控制鼠标看不清屏幕的尴尬。比如打开网易云音乐(netease-cloud-music),打开Youtube(google-chrome-stable https://www.youtube.com/)等等。总之命令就是你在终端启动程序时候需要输入的内容。

还有很多的可交互项目,手机端可以点击右上角 - 插件设置,电脑端可以在设置页面查看。

总之,KDE Connect这个工具,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根据你自己的需要进行配置,让你的手机和电脑根据你自己的要求进行协作,便捷生活,成为你真正的生产力提升助手。

视频点此

又到了激动人心的看板回复环节了!

今天来看这个.

我早就做过一个视频,就是说Steam已经开始针对类Unix系统开发Proton套件了,很多Windows专属的游戏都不再是Win专属的东西了。所以如果你是正版的Wallpaper Engine,直接从Steam里边安装呗…

然后就能发现,它依然用不了。因为它没有模拟Aero的组件。

所以,借着这个机会,来简单盘点一下Linux下的这些Wallpaper Engine。

注意哦,我是Archlinux,所以这其中的一些软件在其他的发行版下面可能需要自己手动编译安装,就没有这么方便了。


一、KDE壁纸

没想到吧,KDE自带动态壁纸插件。你只需在桌面轻点右键—配置桌面,在壁纸标签下点击获取新插件…,安装Smart Video Wallpaper或者Animated Image Wallpaper,待安装完成后将壁纸类型选择二者之一,调好设置即可。

同理,Gnome下应该也有类似的壁纸插件,自己找寻吧。找不到也别来我,因为我也不用Gnome,我也不是很清楚。

二、komorebi

一个强大的动态壁纸,具体可以参考它的github

在其他分支可能需要你对照github来自己编译安装,不过如果你是Arch分支的用户,那么通过AUR或者archlinuxcn源来直接获取。完成后启动,自己调整吧。


图片来自github

三、Variety

这个应该已经收录在很多发行版上了,所以基本上都是一键安装的状态。

但相对于上面的,这个动态壁纸会显得逊色一些。不过它的自定义性却更高。但我感觉它的原理是固定间隔合成壁纸,然后再切换桌面的壁纸。因为在KDE上你会发现,如果启用了桌面时钟,那么每当时间变更时,桌面壁纸都会有一个黑场过渡。


还有一些其他的软件可以时间动态桌面,包括这个工具,根据教程可以实现将Wallpaper Engine的壁纸移植到linux下应用。不过我没有测试过,有兴趣的可以尝试一下。

以前就听说过这个工具。但当时整体看上去部署好麻烦,而且我的工具又并不是不稳定,再加上当时看这玩意儿要想做到只转发境外又很麻烦,所以也就一直没在意过它。但最近越来越发现,我的努比亚仿佛天生就屏蔽ss的流量,所以感觉可能还是换一换工具能好一些。说干就干,开始迁移

介绍

V2Ray是近几年十分流行的网络工具,其功能强大,用途不限于如此,但因其能有效跨越而广为人知。有如下大放异彩的特点:

  • 开源。是Project V的核心工具,源代码开源;
  • 多协议支持。传输层支持TCP、mKCP、WebSocket等,上层协议支持Socks、ss、以及自定义的VMess等;
  • 可同时支持多个入站和出站协议,每个协议独立工作;
  • 多平台支持。原生支持Windows、Linux、MacOS三大常用平台,安卓、iOS两大移动平台有丰富的第三方工具;
  • 隐蔽性。流量可伪装成网页流量,更难被检测和干扰。

一句话总结:更好更强大,但更难上手和用好。

部署

现在已经有一键脚本。直接使用即可(Linux)。

curl -L -s https://install.direct/go.sh | bash

安装完成后,配置文件为/etc/v2ray/config.json,其中,”inbounds”下的这几项信息需要记录:port(端口)、clients中的id(用户id)和alterId(额外id),它们将在配置客户端时用到。

在VPS中放行上面提到的port,然后启动服务:

systemctl enable v2ray
systemctl start v2ray

即可使用。

但当前是没有什么伪装措施的,或者说,仅仅是使用了默认的vmess方法进行“混淆”。一旦检测到,那么必然就会露馅。所以接下来进行进一步的“打扮”。

伪装

通过一个正常的网站进行伪装,一来可以合理的解释为什么会有数据传送到这个ip上;二来可以走一层cdn,进一步伪装服务器ip和真实的作用;三来可以套上一层https,数据包就又加密了一次;四来,如果你的vps被屏蔽了,套上cdn还能让你的vps起死回生。

但这需要你有一个域名。

至于解析和cdn,我选择通过cloudflare来实现。当然也可以用其他的,比如直接使用域名商的域名解析。使用cf的好处在于可以直接提供cdn和https,省去了另行配置cdn和申请域名签名的步骤。

当然,如果有更好的cdn服务商就不要用cloudflare了…都快用烂了。

先将域名解析配置好。一级域名肯定是你自己的(比如是123.com)至于使用哪个二级域名无所谓(比如v.123.com,接下来以这个域名为例),或者直接使用主域名也可以。注意把cf的小云彩点亮以使用cdn功能——嫌慢的话就点灭,但https需要你为域名申请一个证书。

切换到SSL/TLS标签,将加密模式切换到Flexible;切换到Edge Certificates子标签,启动Always user HTTPS

至此,cf设置完成,接下来设置服务器。

进入到你服务器的宝塔面板(我一直在用宝塔面板,如果你使用单纯的环境,相信接下来的东西你也是会配置的),进行如下操作:

  1. 新建上述域名的网站。静态站还是动态站无所谓,反正有一个网站就行,这个网站也可以正常使用。比如说浏览器访问是你公司的wiki站点,实际上在提供v2ray服务
  2. 确定后,打开该站点的设置页—配置文件,在结尾的}前增加下述代码(开头是location 不知道为啥l总是显示不出来)

    location /v2ray { #使用软件访问v.123.com/v2ray,会连接到v2ray服务,浏览器访问则返502错误。这里的路径可以自定义
           proxy_redirect off;
        proxy_pass http://127.0.0.1:12345;   #v2ray的端口。应该与前边提到的port相同
        proxy_http_version 1.1;
        proxy_set_header Upgrade $http_upgrade;
        proxy_set_header Connection "upgrade";
        proxy_set_header Host $Host;
        proxy_set_header X-Real-IP $remote_addr;
        proxy_set_header X-Forwarded-For $proxy_add_x_forwarded_for;
    }

    其实就是反代,直接在网站设置的反向代理标签设置也可以。

  3. 修改前边生成的config.json,在inbounds下增加相关的配置,最终类似于这样:

     "inbounds": [{
        "port": 12345,
        "protocol": "vmess",
        "settings": {
          "clients": [
            {
              "id": "xxxxx",
              "level": 1,
              "alterId": 64
            }
          ]
        },   #上面的都是自动生成的,不必修改
        "streamSettings": {     # 载体配置段,设置为websocket
            "network": "ws",
            "wsSettings": {
              "path": "/v2ray"  # 与nginx中的路径保持一致
            }
          },
        "listen": "127.0.0.1" # 出于安全考虑,建议只接受本地链接
      }],

    注意:json文件不支持注释,上述配置中”#”号及后续内容都要删掉。

  4. 配置无误后,重启v2ray服务:systemctl restart v2ray

接下来浏览器访问域名,确定是https访问,并且出现首页内容,而URL输入映射到v2ray的地址(如前面假设的 v.123.com/v2ray),返回 Bad Request,则几乎可以说明配置完成了。接下来就到客户端了。

使用

Win和手机端的软件网上有很多,所以这里只说设置的内容

  • 地址/address:前边设置的域名(这里的例子应该写 v.123.com)
  • 端口/port:443
  • id:inbounds中的id
  • 额外id/alterId:inbounds中的alterId
  • 加密方式/Security:auto
  • 传输协议/network:ws
  • 伪装类型/type:none
  • 伪装域名留空
  • path:前边在nginx中设置的路径(这里的例子应该写/v2ray)
  • 启用tls传输

至于Linux,archlinuxcn源提供qv2ray,自带流量区分,即只处理出境流量。安装使用这个软件即可,设置同上。

视频点此

对Windows 7 的支持已结束,然后就有不少的Linux发行版想蹭一波热度,趁机把Windows 7 用户拉过来。不过,用户真的就适合过渡到Linux吗?

其实作为一个纯Linux用户来说,我倒也挺希望能多点儿用户的

一、“钻空子”的软件商

如果你关注的话,会发现不少的发行版都在趁机拉拢,无论这些公司推出的发行版到底出不出名。比如Tmax推出的TmaxOS、Hancom推出的Gurem、Invesume推出的HamoniKR,你可能挺逗没听说过,但没关系,我也头回听说。不过也有一些知名的比如Ubuntu、Linux lite这些。

不过,真能如它们所愿吗?

二、为什么值得换

你可以翻我过往的内容,涉及到用什么操作系统的话题,我从来都讲因人而异。可能Linux有堆积如山的优点,但因为一个关键的软件不适配,那么就说明它并不适合。所以说,先让我们来看看Ubuntu的产品经理说的这些理由

  • 原本的程序在Linux依旧可以使用,包括谷歌Chrome、Spotify、Blender和微软自己的Skype

    With these apps, most PC users will be able to function as normal. You can continue to search the web, listen to music, watch films, talk with your friends and download new apps.
  • Linux安装软件更容易

    For general users, there is still a preconception that Linux is complicated... Plus, installing software on Ubuntu is actually easier than on Windows... On Ubuntu users install apps using the Software Centre and the Snap Store. Both are similar to the android and ios app stores you are used to but have been around much longer. And then installing is just a case of clicking install. Without needing to click through Windows asking to make changes to your computer.
  • Web app提供更多样的体验,如Microsoft Office Suite
  • 强大的社区支持

    It is free for anyone in the world to use, for anyone to contribute to, and so anyone can suggest or request new things. Even Microsoft is contributing in order to have their say.
  • 安全

    Every line of code is thoroughly reviewed and vetted by Canonical or a member of the community... If a bug in your system is found the update rolls out automatically to fix it without you needing to do anything. It’s done in the background to keep your computer secure by default.

至于Linux Lite,则直接模仿了Win7的界面,让用户感受到一种亲切感。

三、为什么不值得

纵使有各种优势摆到用户前面,也并不足以说服用户去更换他们的操作系统。就像Ubuntu的产品经理提到的:

Though to be clear, there are things that do not hold up. The two biggest stand out differences at the moment are gaming, and Microsoft Office.

...For example, installing Steam on Linux is really easy and there are lots of popular games available (Dota 2, Counter-Strike: Global Offensive, Hitman, Dota) to play. However, a lot of other popular games are not yet available to run natively. To play, they require work which could present a big challenge for the average user.

这是老生常谈的两个问题,也是一直在改善的两个问题,我之前有聊过,这里也就不多说了。

四、我的观点

现在回到开头的问题:这股热情到底能不能为Linux带来用户量激增的现象呢?

我认为并不能,有这么几个理由。

1、用户习惯

还在使用Win7的用户中,大多数人都不喜欢Win10的强制更新策略。因此坚持使用Windows 7是保留传统Windows体验的唯一途径。也就是说,这些用户只想要一个看起来和感觉像家一样亲切的东西,并不想做任何导致需要他们重新学习如何使用电脑的改变。因此这些用户不太可能迁移到Linux,反而可能会迁移到不再强制推送更新的WIn10上(我记得Win10应该可以了吧…)

2、安全不重要

就像前边那位产品经理提到的,Windows 7可以转移到Ubuntu,从而在无需硬件升级的情况下获得额外的安全保障。(Install Linux on any computer you like.

但话又说回来,既然支持已经结束了,而这些用户还在使用,那安不安全大概也不是这些用户看中的东西。

3、技术控

可能有人感觉喜欢折腾电脑的会更有可能换到Linux。诚然,这些人可能确实对探索非Windows世界感兴趣,但如果感兴趣,那么这些人应该早就开始使用Linux了,不感兴趣的话,那应该早就跑到Win10上了,Win7结束不结束的,关他们啥事?

4、盗版用户

曾经我买过一张Win7的安装盘,家庭高级版、专业版、旗舰版三合一的,5块钱。当年这种5块钱安装盘遍地都是。那你想想,你有关注过它能不能进行Windows update吗?

5、老软件使用者

还有那些使用老程序的用户,比如电车go通勤篇,这游戏在Windows XP上面都不一定跑得起来。假如说就有这么一个职业的电车go通勤篇玩家,那微软结束Win7的支持与运行Win98的他能有什么关系?

所以,尽管Windows7结束支持相比Windows Vista结束支持话题更热——或者说,Vista在去年4月份结束支持时候根本没人在意——但是我感觉Linux这边对此的期望确实过大了。Linux在技术行业中有自己的位置,使用它的人也有自己的理由。但说到底,到底怎么选择是用户自己的事情,就像推销员无论怎么说,我也不会买一款翡翠打造的担架的。所以Linux会因为Windows世界的变化而能吸引许多新用户吗?有人过来应该还可以,但大规模过渡,我觉得不行。